No. 06
作者:江恒鎮
作品名稱:距離
作品創作理念:
透過與作品的距離遠近,展現出「接近一個人就好像慢慢的了解一個人,而這之間的好感度就會像是作品中led所顯示的數字一樣」。
作品互動方式/操作方式:
透過人與作品的遠近,會讓顯示器的數字增減。
作品使用媒材說明:
超音波距離感測器 LED矩陣。
作品創作與逃學步道關聯性( 或是受自然生態的啟發 ):
因為疫情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是相處關係,也因為步行在自然之中,才會進一步去想到。
No. 06
作者:江恒鎮
作品名稱:距離
作品創作理念:
透過與作品的距離遠近,展現出「接近一個人就好像慢慢的了解一個人,而這之間的好感度就會像是作品中led所顯示的數字一樣」。
作品互動方式/操作方式:
透過人與作品的遠近,會讓顯示器的數字增減。
作品使用媒材說明:
超音波距離感測器 LED矩陣。
作品創作與逃學步道關聯性( 或是受自然生態的啟發 ):
因為疫情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是相處關係,也因為步行在自然之中,才會進一步去想到。
No. 03
作者:陳道芸
作品名稱:日出而作,日落不息
作品創作理念:
日月星辰的變換對應不同生活作息的萬物們,表達自然生生不息的感覺。
作品互動方式/操作方式:
旋轉可變電阻即變換晝夜(太陽和月亮),對應伺服馬達的旋轉就會換不同的生物出場。
作品使用媒材說明:
輕質土、木板、電路板、可變電阻、杜邦線、伺服馬達
作品創作與逃學步道關聯性( 或是受自然生態的啟發 ):
因為感受到自然生態中每個物種都有偏好的日照或黑夜時間模式,也是剛好現在課堂植物生理課所學,聯想並結合藝術創作表達這樣的自然現象與奧妙。
***黑色字體必須要有***
***藍色字體可自行視需要做準備***
***粉色字體為選配材料***
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現今科技的技術日新月異,各種藝術創作作品逐漸具備各種電子感測器與控制晶片,本課程的目
標,旨在培養學生理解機械與電子感測器的控制原理與操作,使作品的設計與創作能與機電控制元
件進行融合,使作品更具備互動性、可操作性以及藝術設計與美感。
二、課程內容規畫(Course Planning)
本課程由原18週調整為16週,學習目的為提升學習自主性的高密度學習模式,課程內容規劃如下:
1.本課程的微電子感測器模組使用鼓勵同學們運用網路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學生具備基礎的感
測器使用知識後,透過課程作業的引導讓學生從教室環境進入實際的作品製作環節,由作品的實作過
程,學生需自主性的找尋相關實作上所面臨問題的答案。
2.本課程的分組作業與團隊相互合作,同學們可用更多的課後時間進行討論,老師所給予的創作意
見以及相關指導不限於教室內的環境與時間,當同學們面對操作上困難與問題,本課程會提供充足的
遠距教學指導,以及更多的解決方案讓學生順利完成相關作品,也鼓勵同學們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讓
製作作品到完整且更好地做展示。
三、參考用書(Text Books)
Make:Electronics圖解電子實驗專題製作第二版,2017年出版,基峰資訊。
四、參考書籍(References)
Massimo Banzi,”2009 Getting Started with Arduino”,2009,OReilly。
Michael Margolis,”Arduino Cookbook , 2nd Edition”,2011,OReilly。
超圖解 Arduino 互動設計入門(第四版),2020,旗標資訊。
林義翔、劉士達,”建置無線感測網路”,2012,歐萊禮。
五、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1、理論講述與討論(30%)
2、作品賞析(20%)
3、個人或小組作業與實作(50%)
六、課程進度安排(Syllabus)
上課時間:17:30~19:20 (W9Wa)
上課教室:南大9305
|
七、成績考核(Evaluation)
1、平時成績 5% (出席率,上課互動)
2、個人作業 10% (相關作品報告與Survey)
3、小組作業 20% (小組報告共2次)
4、期中成果作品 30%
5、期末成果作品 35%
課程作業繳交期限:課程繳交日期為上課前一天晚上23:59分
八、AI 的使用規則:
完全開放使用且無須註明,學生可運用AI進行共創。
***黑色字體必須要有***
***藍色字體可自行視需要做準備***
***粉色字體為選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