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1-Arduino

27.搗麻糬的機器人

作者/ 張鈞祺
作品名稱/ 搗麻糬的機器人
作品論述/ 古人在月圓的時候會搗麻糬,搗麻糬的儀式象徵的是一個團結的過程。我想,為什麼搗麻糬有團結的意義呢?可能是麻糬本身具有黏性,同時搗麻糬需要兩人及兩人以上通力合作的活動。其中一人使用木杵搥打大容器裡的糯米糰,另一人則是翻動糯米糰,搗麻糬是費時也需要有節奏性的工作,搗製的動作就有團結在一起的感覺。有些國家的版本,月兔則是在上面搗麻糬,在台灣民間月兔搗麻糬的傳說也是非常得膾炙人口,有些版本的故事中,兔子因為當時飢荒才會跳到火裡救主人,和現在疫情下的背景有著相似的處境,疫情之下大家需要團結一心,共同努力防疫,度過這次的難關。希望大家看到這個趣味的創作,就能想到大家必須團結才能夠平安度過,如果任意妄為,不控制自己的行為,就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所以我用搗麻糬的機器人做為我的作品主題,用來表達團結面對疫情的意義。
互動操作說明/ 古人搗麻糬,通常會選擇在晚上,因為白天太炎熱了,晚上比較涼爽,這台機器人也一樣,在白天不會動,到了晚上或沒有光線時,才會開始搗麻糬,可以將他放在窗邊,天色漸暗時,它就會開始工作;因為是根據光線去控制,所以在一年當中的每一天,他都會在不同的時間開始運作,這種隨即性我想也是這件作品有趣的地方之一。

分類
2021-Arduino

26.呼吸相框2.0

作者/ 趙可晨
聯絡作者/ corneliachao034@gmail.com
作品名稱/ 呼吸相框2.0
作品論述/ 植物生長仰賴光線、溫度與濕度。一般相框保存的是靜止的回憶,而這件作品卻在不斷感測,彷彿是活的、會呼吸的,花的收縮綻放即如同相框的一吸一吐,但相框中的花草卻又全是假的,植物的真與假、生與死便在這不斷感應與閃爍中互相矛盾。
互動操作說明/ 此版作品中我使用溫溼度感測器作為偵測,並配合processing作為輸出互動,我在processing中繪製了一朵兩層顏色的花,第一層代表溫度;第二層代表濕度,兩者會隨著偵測數值的變化範圍改變顏色。

分類
2021-Arduino

25.Nurture 後生

作者/ 施柏年
聯繫作者/ leo03020302s@gmail.com
作品名稱/ Nurture 後生
作品論述/ 現代人的傾訴祕密、心事的媒介大多利用社群網路軟體,「樹洞」的概念是由科技進步而包裝出來的。整個作品也利用真的樹枝包圍電路板和電線達到科技與大自然的衝突結合,先天的樹枝,與後天創造出的塑膠草跟假的鳥叫聲,不斷在衝突和諧中來回。
互動操作說明/ 在和作品對話時,作品會隨對話聲音大小發亮,像是聽者的回饋或反駁。安靜的時候則會有蜂鳴器模仿鳥的叫聲。

分類
2021-Arduino

24.意識之下

作者/ 游覺輔
聯繫作者/ tasuke2002970006@gmail.com
作品名稱/ 意識之下
作品論述/ 在一般情況下,是很難觸碰到在我們意識之下的東西。而我的潛意識裡大概就是這樣的畫面吧。在黑暗中拿著探照燈,想要一直照亮已經發光發熱的結晶,明明已經不需要了,卻對已經努力過的結果仍不滿意,不停地反省反省再反省,還不夠、還不夠、還不夠。若能停下來,給自己一點空白,好好欣賞成果,就會發現原本眼中平淡的白光其實是由七彩光芒所組成,發現不知何時,謙虛變成自卑了。
互動操作說明/ 按下空白鍵,讓自己清醒一點。

分類
2021-Arduino

23.不要碰我的臉

作者/ 林易萱
作品名稱/ 不要碰我的臉
作品論述/ 表達對不戴口罩的人的憤怒、提倡社交距離、躲起來最安全、 記錄武漢肺炎的這一年
互動操作說明/ 因為太多人不戴口罩所以很生氣 的怒怒人,只要有人(滑鼠)碰 到他的臉,就會把口罩戴起來。 然後怒火就會熄滅。 如果是沒戴口罩的狀態,怒怒人 就會亮紅燈。 防毒面罩人,覺得要全部遮起來 才安全。如果不幫他遮起來,他 的怨氣會導致怒怒人的背景一直 閃紅光。 兩個人的目標都達成後,會呈現 一片祥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