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互動」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日常與行為 -人與物件之間的互動、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而微電子元件扮演著人機互動
中的重要媒介。科技的進步讓微電子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這些結合感測功能的微電子模組不但可以用來改善生活中的互動行
為與應用,更可運用來做互動文創設計。本門課目的乃培養互動微電子創意應用人才,並為文化創意產業做人才奠基;另外
配合國際永續發展目標,亦會帶領同學參與USR社會服務。
本課程是門實作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理解Arduino與微電子感測器、機電元件的控制原理與操作,讓學生用動手做的方式從
基礎的電子電路搭建起基本的互動控制能力。課程中將介紹各種互動創意設計作品,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設計。更引領同學從
互動設計中探索互動介面(Interactive Interface)與情境感知 (Context Aware) ,進而探索人與物件的互動關係、人
與環境的互動關連。
Keywords : 互動, 藝術, arduino, 互動設計, 創意, 人文, 資訊應用, 動手做, tangible, 感測器應用
二、課程內容規畫(Course Planning)
本課程為16週,學習目的為提升學習自主性的高密度學習模式,課程內容規劃如下:
1. 理論講述,會介紹互動設計基本要件與互動感測人機介面。
2. 課堂實作,老師透過8週次的重點式理論說明與練習讓學生快速進入Arduino微電子互動控制的基本能力學習,同學需完成2個指定實作小作業,並有2次的作品整合實作指導,協助同學們在製作作品上的基礎跨域能力培養。
3. 作品賞析與報告,學生有2次的分享報告需說明作品的控制方式與互動模式,讓學生們相互觀摩作品樣貌,建立基礎的作品建構知識。
4. 期中與期末作品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進行實際作品的製作,從合作或個人創作的過程中了解實際將Arduino與作品整合會遭遇的問題,老師將提供各種可行性的解決方法個別與學生討論,並提供更具體可行的執行方向,提升學生跨學科作品製作的能力。
三、參考用書(Text Books)
指定用書:
1. 趙英傑。2018。《超圖解Arduino 互動設計入門》第3版。旗標出版社。
2. Tom Igoe. (2017). Making Things Talk: Using Sensors, Networks, and Arduino to
See, Hear, and Feel Your World. Maker Media, Inc.
參考書籍:
1. 趙英傑。2024。《超圖解ESP32應用實作》。旗標出版社。
2. Sarful Hassan. (2024). Arduino Programming Essentials: 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Makers, Engineers, and Students.
3. Simon Monk. (2022). Programming Arduino: Getting Started with Sketches, Third Edition. McGraw Hill TAB.
4. Anne Barela. (2018). Getting Started with Adafruit Circuit Playground Express: The Multipurpos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with Built-In LEDs,
Sensors, and Accelerometer. Make Community, LLC.
5. Charles Platt. (2016). Encyclopedia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Volume 3: Sensors for Location, Presence, Proximity, Orientation, Oscillation, Force, Load, Human Input, Liquid and … Light, Heat, Sound, and Electricity. Make Community, LLC.
6. Charles P. & Fredrik J. (2014). Encyclopedia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Volume 2: LEDs, LCDs, Audio, Thyristors, Digital Logic, and Amplification. Make Community, LLC.
四、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1、理論講述與課堂實作 (50%) – 8堂課
2、作品賞析(10%) – 1次報告
3、個人作業 (20%) – 2堂課
4、社會服務實踐(20%) – 2次
六、課程進度安排(Syllabus)
上課時間:10:10~13:00 (R3R4Rn)
上課教室:教育館R102
按此下載
七、成績考核(Evaluation)
1、平時成績 15% (出席率,上課互動)
2、個人作業 10% (相關作品報告與Survey)
3、指定小作業 15% (小作業一、小作業二)
4、期中成果作品 25%
5、期末成果作品 35%
課程作業都上傳到eeclass,繳交期限:課程繳交日期為上課前一天晚上23:30分
八、AI 的使用規則
完全開放使用且無須註明,學生可運用AI進行共創。